close

 DSC_8753.jpg

 

橫越三世紀 經歷過渡與更新
  
西元1893年,台灣巡撫劉銘傳完成基隆到新竹間的鐵路,自此開始了新竹火車鐵軌將近百年的歷史。初期新竹車站位於枕頭山腳,

即今公園里東大路麗池附近,當時稱為新竹火車票房,那時是由正副查票司來做剪票、驗票的工作。

西元1898年八月,紅毛田(今之竹北)、淡水河兩橋遭破壞,新竹出發的列車只能行駛至鳳山溪南岸停車, 乘客需改搭對岸由台北開來的列車。

是在紅毛田北方,距新竹8.3公里處設立臨時車站。次年八月,新竹以南的橋樑受損,故在新車設立暫時站,1899年改稱新車停車場,當時的車站還是以芧草搭蓋屋頂、

用竹子混和泥土修建牆壁的土造車站,此一車站一直延用至1902年廢除。

李據新竹縣誌記載,西元1902年火車站空入城內築路,所以將東門城牆拆除,拓寬道路(今中正路)。

西元1913年新竹火車站落成,歷經一世紀,對整個新竹州民(桃竹苗四縣市)而言,新竹火車站己儼然成為大家共同的深刻記憶。

新竹驛為日據時期第一次市區改正計劃後期(1910-1915)最重要的公共設施之一。西元1908年(明治四十一年)縱貫鐵路通車後,

第一代的新竹車站「新竹停車場」隨即刻不容緩地進行改建的工程。

第二代新竹車站於西元1913年完工,為日人松崎萬長設計。由於松崎萬長具留學德國的建築背景,所以新竹驛的建築洋溢濃郁的德國近代建築風采。

新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結合古典希臘系統的結構,及承襲德國中世紀歌德式樣之紅磚與石材相間的造型,高貴卻又不會太過華麗,加上石造的結實感,更有莊重的意味在內,

種種因素產生了膾炙人口的車站風華。令人惋惜的是,歷經幾番歲月的洗禮、多次內外的改建補強,已經傷害了些許原來的風貌。二次大戰時期,新竹驛週邊皆遇盟機轟炸,所幸主體未遭烽火波及。台灣光復後,於民國三十六年修復週邊的建築,之後再添空間,興建與主體不符的水泥式建築,沿用至今。

 新竹火車站建於1913年,是台灣現存最古老的火車大站,不僅是交通集散之地,

以此為中心發展出的商圈,更是新竹市最繁榮的地區。其巴洛克式的古典建築,

深富美感,是出入新竹市的旅客重要的視覺印象。

 

今天本來要拍兩個新竹古蹟,新竹火車站+新竹東門城

沒想到東門城在維修,就只剩下火車站可以拍了

下午4點多天空蘭的不像話,牌子上寫著39度

真是熱死人
DSC_8730.jpg

 

火車站正面
DSC_8739.jpg

 

火車站側面
DSC_8741.jpg

 

新竹火車站入口由兩支石柱支撐形成玄關式的大拱門,垂直挺立的形象,

營造出卓然氣派的風格;四向立面牆身突出的表現,顯示其源自古典四方建築的根源,

候車大廳是磚木結構,外觀上是兩段傾斜度大的屋頂,再搭配上一座盔甲式的鐘塔,表現都市節點的特性。
DSC_8746.jpg

 

盔甲式的鐘塔

DSC_8754.jpg 

火車站內部
DSC_8750.jpg

 

回到家又想說還是拍個夜景好了
休息一下又再度出門
DSC_8763.jpg

 

燈火通明的火車站,也是有另一種繁華的感覺
DSC_8769.jpg

DSC_8774.jpg

DSC_8779.jpg

    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argminidis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